主席:
刘力生 胡大一 潘长玉
常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长生 王建安 王继光 孙宁玲 陈纪言
余金明 李南方 严晓伟 张维忠 赵冬
黄峻 黄德嘉 葛均波 廖玉华 霍勇
>> 点击查看更多
严晓伟教授:高血压人群危险评估(2)
时间:2010-01-26 12:51    来源:国际循环    作者:     点击:

《国际循环》:您是如何看待IGT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本质的区别?有数据显示,高血压合并IGT会使总体风险增加至1.7倍,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使患者的总体风险增加至2倍,就此来看, IGT已走在形成高风险因素的路上,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点?


严晓伟教授:IGT和糖尿病,因该说它是一个疾病的过程。就是说糖尿病的前期是一个糖耐量异常,虽然说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截然的界限,它是一个我们人为的划分诊断: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是IGT。但是心血管的危险性这之间是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的,就像你刚才说的,在IGT的病人,他的血液循环的风险已经明显增加了,而且,越是接近IGT,他的IGT异常程度越明显,他的心血管的风险就越高,所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就病人的预后来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所以我们说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我们可能更要重视,因为这些病人他往往是处在糖代谢异常的早期,对治疗干预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说生活方式的改善,比如说一些合理药物的治疗可能会更好,比如说预防糖尿病的发病,比如说生活方式的改善,减轻体重以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人的总体心血管危险,这些都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对于这一部分病人如果我们重视进行充分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因为这些病人处在心血管事件链的很早期,因为他刚刚在开始,有危险因素,有肥胖,但还没有出现靶器官的损害,甚至还没有出现靶器官的损害,这部分病人的干预可能是最高的经济效益比,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


《国际循环》:相关的基础研究、新药研发以及多项里程碑式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心血管病事件链这一概念,心血管事件链起始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引起内皮功能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造成靶器官的病理变化。“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及心血管事件链”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问题是,在疾病管理上如何落实?


严晓伟教授:心血管事件链这一概念是很久以前、在91年就提出来了的。这个事件链在这么多年的确是被大家都广泛接受了,就是说心血管的一些终末性心血管事件它最初都是有一些危险因素,随危险因素进展到靶器官损害,进展到心血管疾病,最后导致病人的心力衰竭、或者是猝死、病人的死亡。所以这个心血管事件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在以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当中,无论是RAAS系统阻断的药物,还是包括钙拮抗剂,包括降压的治疗,包括对肾脏的保护等等,这些治疗都证明它能延缓事件链的进展,减低病人的事件,改善病人的预后。所以说,心血管事件链这一概念应该是目前比较明确地、被广泛接受的概念,(国际循环:就是说,它对咱们临床的实践,总临床实践应该按照这一概念,实际上您觉得是不是目前的临床实践是不是已经很好地实现这个概念了?)概念是概念,我不觉得跟临床实践有什么关系,概念是概念。临床实践我们是治疗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怎么说呢,就是说它是一个概念,那么就是说我们只知道这个病人目前处在危险因素的阶段,我们干预能够延缓他心血管事件链的进展。所以我是觉得概念是概念,就是说这个概念我们医生要有,在病人的处理当中,我们还是病人应该怎么处理,这个事件链并没有告诉我们病人应该怎么处理,它只是说事件的进展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处理病人还是按照我们治疗的原则去处理,按照指南,按照循证医学的提供证据来处理我们的病人,所以这是这么个关系。


Navigator研究项目 版权所有(C)All Rights Reserved. Novartis AG 网站备案号:浙B2-20070219(含BBS) 服务支持:service@dxyer.com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泰安路239号盾安发展大厦1202室
邮政编码:310052 Tel:+0571-28182600 Fax:+0571-28182627 88859635 技术支持: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