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刘力生 胡大一 潘长玉
常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长生 王建安 王继光 孙宁玲 陈纪言
余金明 李南方 严晓伟 张维忠 赵冬
黄峻 黄德嘉 葛均波 廖玉华 霍勇
>> 点击查看更多
高平进教授:血管重塑是高血压的基础病变
时间:2010-01-25 16: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高平进教授


丁香园:相关的基础研究、新药研发以及多项里程碑式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心血管事件链”这一概念,心血管事件链起始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引起内皮功能障碍,最终造成靶器官的病理变化。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想请您谈谈, 在疾病管理上如何更有效的实现从心血管事件链的末端治疗转向心血管事件链起始的危险因素的积极干预?


高平进教授:“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及心血管事件链”这一概念已经被大众认可,心血管事件链指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诱发的一系列继发性事件,包括血管活性因子的改变、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失调和血管重塑,最终造成靶器官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每升高20/10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即增加一倍。由高血压造成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是我国总死亡危险的首要因素,每年由此造成心脑血管病的直接和间接耗费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重塑改变。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血管重塑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因素,也是导致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从起始阶段就及早控制血压,防治血管病变的发生, 从源头阻断“心血管事件链”的进展,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平进教授:我所在的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对高血压所导致的血管病变进行了多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我们认为,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早期常规进行血管损伤方面的检查,比如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踝肱指数( ABI)、中心动脉压(CAP)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以期早期发现隐匿的血管损伤并进行干预。我们高血压研究所于2008年成立了临床血管检测中心,上述检测项目均已在临床开展。其次,在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上,除了有效降压外,还需注重改善动脉结构,选用能够改善内皮功能的降压药物,比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联系心血管事件链的桥梁,组织RAAS过度激活引起的内皮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是心血管事件链发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阻断这一路径可协助阻止心血管事件链的进一步发展。


丁香园: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但目前高血压定义未包含血脂代谢和血糖代谢异常等情况。近年来美国高血压协会(ASH)高血压协作组(HWG)更新了高血压定义及分类。HWG认为,高血压不仅仅是人为的读数升高超过阈值,而是“一种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您认为这个定义的更新对高血压的综合管理有何临床意义?


高平进教授:HWG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血压的数值,更为相关的是心血管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这一定义的更新是对高血压认识的深入,在一新的高度领会高血压的本质其实是一涉及全身心血管系统的血管性疾病,能够引起心、脑,肾重要器官损伤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与评估要密切结合个体的危险因素,在血压达标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的关注,最佳治疗方案是降压的同时干预危险因素,保护血管功能。如对于同时合并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尿蛋白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要一并关注,及早进行多方干预,因为这些因素势必加重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各种危险因素并存的危害性甚至呈现几何级效应,而非1+1=2的结果。


高平进教授: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改善血管结构,保护血管功能的药物。虽然已有一些临床试验证明许多降压药物都具有降压以外的获益,但并不能确定这些降压外的作用在总临床获益中所占的比例。因此,发掘新型的,兼有血管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将给高血压防治带来一种新的治疗理念。


Navigator研究项目 版权所有(C)All Rights Reserved. Novartis AG 网站备案号:浙B2-20070219(含BBS) 服务支持:service@dxyer.com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泰安路239号盾安发展大厦1202室
邮政编码:310052 Tel:+0571-28182600 Fax:+0571-28182627 88859635 技术支持:丁香园